登录

手机扫一扫|收藏本站|新版检索
专利检索
专利代理师检索
专利代理机构检索
集成电路设计检索

 专利分析报告

专利统计报告第16期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8日          文章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

  2015 年第 13 期(总第 180 期)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 2015 年 4 月 24 日

  课题研究

  2013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 与经济效益状况报告

  [摘要]本课题研究基于国家统计体系标准,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和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三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对 2013 年我国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013 年,在全国近 37 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当年有专利申请的有 48327 家,所占比重为 13.1%,比上年提高了 0.9 个百分点。当年获得专利授权的有 46073 家,占 12.5%,较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截至 2013 年底,拥有有效专利的有 71814 家,所占比重为 19.4%,比上年提高了 2.3 个百分点。当年有 PCT 国际申请的有 933 家,所占比重为 0.3%。

  2013 年,全国拥有有效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 R&D 经费6668.3 亿 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80.2%,R&D 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文中数据因小数位四舍五入取舍产生的误差均未做机械调整。

  R&D 经费内部支出的简称。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是指为增加人类知识总量以及运用知识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创造的活动,是国际上对科学技术活动进行测度所使用的一个通用术语。R&D 经费内部支出是 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报告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以下简称 R&D 活动)的经费总和。包括报告期内各调查单位用于 R&D 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间接 用于 R&D 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以及与 R&D 活动相关的基本建设支出和外协加工费等,但 不包括生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 R&D 活动而转拨 给对方的经费支出。 1.6%,是未拥有有效专利企业的 5.8 倍;拥有有效专利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101073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78.7%,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 入的比重达到 23.6%,是未拥有有效专利企业的 5.2 倍。2013 年平均每个拥有有 效专利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9576 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 14074 万元、新产 品出口额 2287 万元、利润总额 4063 万元,分别是未拥有有效专利企业的 2.9 倍、15.3 倍、10.6 倍和 3.1 倍。

  统计表明,各种专利活动均对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正相关作用,研发与 专利具有明显相关、但仍存在一定脱节,我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有较大提升空 间,专利的行业和地区分布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形势有下行压力时更要突出专利 的作用。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3 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69741 家。分登记注册类型 看,内资企业 312378 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6451 家,外商投资企 业 30912 家;内资企业中属国有企业的有 3957 家。分地区看,江苏、 广东、山东、浙江企业数列前四位。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R&D 活动4的 54832 家,占 14.8%, 比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共有 R&D 人员 337.6 万人,比上年增长 10.5%;R&D 人员全时当量249.4 万人年,增长 10.9%;R&D 经费支出 8318.4 亿元,增长 15.5%;投入强度60.80%,比上年增加 0.03 个百 分点。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37289 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128461 亿元,实现新产品出口额 22853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68322

  统计上将 R&D 经费内部支出大于 0 的企业定义为有 R&D 活动的企业。
  也称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 作时间的 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一个折 合全时当量是一人年。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例如,一个人在 R&D 活动上花费了 30%的正常工作时间而 70%的时间用于其他工作,则其折合全时当量为 0.3。 6 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指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二)有专利活动企业基本情况

  1.13.1%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当年申请了专利的企业有 48324家,所占比重为 13.1%,比上年提高了 0.9 个百分点。其中申请了发 明专利的有 27858 家,占 7.5%。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 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 品制造业等前 5 个行业共有 23350 家企业申请专利,占有专利申请的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48.3%,比重比上年下降 0.6 个百分点。行业中 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所占比重最高的前 5 个为烟草制品业,仪器仪表制 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 制造业(见附表 1)。

  分地区看,在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数最多的省份中,江苏、浙江、 广东、山东、安徽继续位居前 5,共有 28679 家企业有专利申请,占 全国的 59.3%,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所占比 重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 3 个直辖市,分别为 28.2%、22.9%、 21.5%;比重最低的地区是西?? 2.6%、内蒙古 4.4%和吉林 5.4%(见 附 表 2 )。

  2.12.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得专利授权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当年获得专利授权的有 46073 家,所占比重为 12.5%,比上年提高了 1.0 个百分点。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本文中使用的国家统计局2013年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均为初步数据,如与官 方正式发布的数据不一致,以官方数据为准。从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的年度分行业数据资料使用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1)。此前年份的行业分类依照旧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授权的有 12950 家,占 3.5%。

  分行业看,排在前 5 位的仍然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共有 23142 家,占有专利授权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的 50.2%,比上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有专利授权的企业所 占比重超过 20%的行业有烟草制品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 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见附表 3)。分地区看,有专利授权企业最多的仍是江苏、浙江、广东、山东、 安徽 5 省,共有 27606 家,占全国的 59.9%,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 点。有专利授权企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为 28.1%、21.8%和 20.1%;比重最低的是西?? 3.9%、内蒙古 4.0%、青 海 4.4%和吉林 5.3%(见附表 4)。3.19.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有效专利

  截至 2013 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有效专利的有 71814家,所占比重为 19.4%,较上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其中有有效发明 专利的有 28363 家,占 7.7%。分行业看,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数量排名前 5 位的电气机械和器材 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 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共有 34725 家,占拥有有 效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48.4%,比上年降低 0.6 个百分点。拥 有有效专利企业所占比重超过 30%的行业有烟草制品业,仪器仪表制 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 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见附表 5)。

  分地区看,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数最多的地区是江苏、浙江、广东、

  山东、上海,5 省市共计 41441 家,占全国的 57.7%,所占比重比上 年略有下降。从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所占比重来看,最高的是北京 44.3%、上海 35.1%和天津 32.3%,最低的是内蒙古 7.8%、青海 10.6% 和河南 10.9%(见附表 6)。

  4.0.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 PCT 国际申请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PCT 国际申请的有 933 家,所占比重为 0.3%。 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 制造业 5 个行业共有 594 家,占 63.7%。有 PCT 国际申请企业比重超 过 1%的行业有烟草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见附表 7)。分地区看,有 PCT 国际申请企业数量排名前 5 的地区是广东、江 苏、浙江、上海、北京,合计 662 家,占全国的 71%。从有 PCT 国际 申请企业所占比重看,最高的是北京 1.4%、广东 0.7%和上海 0.6%, 最低的是内蒙古、青海和西??,都为 0%(见附表 8)。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情况

  (一)专利申请情况

  2013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 625267 件,占当年 国内专利申请总量 2234560 件的 28.0%,比上年的 27.9%略有提高。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85536 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种专利总量的 29.7%,比上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但低于当年国内专利申请中发明

  PCT 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是有关专利的国际 条约。根据 PCT 的规定,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 PCT 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 专利。

  专利所占比重(31.5%)。按单个企业计算,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平均专利申请量为 1.69 件,平均发明专利申请量 0.5 件,分别比 上年增加 0.14 件和 0.08 件;在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平均专利申请量 12.9 件,平均发明专利申请量 3.8 件,分别比上年 增加 0.2 件和 0.3 件。

  分行业看,专利申请数最多的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汽 车制造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最多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及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前五位排序与上年完全相同。在专利数 较多的行业中,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有医药制造业,计 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见 附 表 9 )。

  分地区看,当年专利申请最多的依次为江苏、浙江、广东、安徽 和山东,发明专利申请最多的依次为江苏、广东、北京、山东和安徽, 前 5 位合计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63.4%和 62.4%;与上年相比,专利 申请前几位的排序没有变化,在全国的比重有所降低,发明专利的排 序发生了一定变化,北京和安徽取代了浙江和上海的位置。从发明专 利占全部专利申请的比重来看,前 5 位分别为西??、广西、北京、宁 夏和辽宁,排名最后的是浙江、福建和重庆。专利大省中,北京发明 专利申请比重仍排名前列,广东则有所下滑,与山东、上海水平相仿, 安徽也在平均水平之上,江苏则仍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浙江也仍排在 最后一位(见附表 10)。

  (二)专利授权情况

  2013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获得专利授权 400382 件, 当年国内专利授权总量 1228413 件的 32.6%,比上年提高 0.8 个百分 点。其中发明专利 42353 件,占 10.6%,低于上年的 11.9%,也低于 当年国内专利授权数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11.7%)。按单个企业计算,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专利授权量为 1.1 件,平均发明专利 授权量为 0.1 件,均与上年大体持平;在有专利授权的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中,平均专利授权量 8.7 件,平均发明专利授权量 0.9 件,分别 比上年减少 0.7 件和 0.2 件。

  分行业和分地区的情况与专利申请大体上类似(见附表 11、附 表 12)。其中,在发明专利授权数上,广东(11569 件)仍据首位并 领先江苏一倍以上,但其占全国的比重已继续下降到 27.3%。从发明 专利所占比重看,专利大省浙江(4.8%)、江苏(6.7%)和安徽(7.7%) 排位垫底,表明其原始创新能力仍相对不足。

  (三)有效专利情况

  截至 2013 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拥有有效专利 1326715 件。其中发明专利 191285 件,占 14.4%,比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 按单个企业计算,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有效专利数为 3.6 件,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数为 0.5 件,分别比上年增加 0.6 件和 0.1 件; 在拥有有效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平均拥有有效专利 18.5 件, 有效发明专利 2.7 件,分别比上年增加 0.9 件和 0.2 件。

  分行业和分地区的情况与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情况大体类似(见 附表 13、附表 14)。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头号专利强省地位虽仍难 以撼动,但往年相比,排在第 2 至 4 位的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的 有效发明专利数之和已经超越了广东一省的数量。

  (四)PCT 国际申请情况

  2013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进行 PCT 国际申请 9371 件,平均每 39.5 家企业申请 1 件。在进行了 PCT 国际申请的企业中,平 均每家企业申请 9.4 件。分行业看,申请数最多的依然是那些专利有传统优势的行业,计 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 备制造业分列前三位。分地区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分 列前五位,内蒙古、青海、西??均为 0 件排在最末,与国内的专利情 况具有高度相似(见附表 15、附表 16)。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投入和专利活动分析

  (一)R&D 活动与专利活动情况

  一般而言,R&D 活动对企业是一种投入的过程,对于较有质量的 R&D 活动,专利是最重要的产出成果之一,特别是发明专利更集中体 现了较高层次的创新成果。

  在 2013 年 54832 家有 R&D 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专利 申请的有 25243 家,占 46%,有专利授权的有 25194 家,占 45.9%, 拥有有效专利的有 35008 家,占 63.8%,分别比上年提高了 0.4、0.5 和 3.3 个百分点;有 PCT 国际申请的有 713 家,占 1.3%。尽管仍有 超过半数以上进行了 R&D 的企业没有相应专利申请或者授权,但情况 比上年略有改观。

  反过看,2013 年 48324 家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有 25243 家有 R&D 活动,占 52.2%;46073 家有专利授权的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中,有 25194 家有 R&D 活动,占 54.7%;71814 家拥有有效 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35008 家有 R&D 活动,占 48.7%;所 占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 0.8、0.5 和 0.1 个百分点;933 家有 PCT 国际申请的企业中,有 713 家有 R&D 活动,占 76.4%。数据表明:有 国内专利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半数左右有 R&D 投入,专利

  产出与 R&D 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但较上年略有好转;尽管 有 R&D 活动的企业很少进行 PCT 国际申请,但进行了 PCT 国际申请的 企业有四分之三强都是有 R&D 活动的,表明 R&D 活动对于开展 PCT 国 际申请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R&D 投入和专利数的关系

  1.单位 R&D 经费投入的专利产出效率
测度 R&D 投入时通常从 R&D 经费与 R&D 人员两方面观察。从
位 R&D 经费投入的专利产出量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每亿元 R&D 经费投入平均分别可得到 75.2 件专利申请、22.3 件发明专利申请、 48.1 件专利授权、5.1 件发明专利授权、159.5 件有效专利、23 件有 效发明专利和 1.1 件 PCT 国际申请。与上年相比,专利申请和有效专 利的效率有所提高。

  分行业看,家具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轻工行业由行业特点决定了其专利活动较多,但 更多的是外观设计等方面,发明专利的产出效率相对较低。一些传统 中高技术行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等,R&D 投入的产出效率相对较高。此外,一些垄断色彩较浓的行业 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行业 R&D 经费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十分 突出,像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等;有些行业的效率则十分低下,像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 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见附表 17)。

  分地区看,亿元研发经费专利申请量最高的依次是北京、安徽、 浙江,亿元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量最高的依次是北京、安徽、贵州, 亿元研发经费专利授权量最高的依次是浙江、安徽、四川,亿元研发 经费发明专利授权量最高的依次是西??、海南、北京,亿元研发经费有效专利拥有量最高的依次是浙江、安徽、北京,亿元研发经费有效 发明专利拥有量最高的依次是西??、北京、海南。排名情况与上年相 比变化不大,特别是发明的情况变化更小。

  2.单位 R&D 人员投入的专利产出效率

  从 R&D 人员全时当量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单位 R&D 人员投 入的专利产出效率平均水平(专利数除以 R&D 人员全时当量)为:每 100 人年 R&D 人力投入,分别可得到 25.1 件专利申请、7.4 件发明专 利申请、16.1 件专利授权、1.7 件发明专利授权、53.2 件有效专利、 7.7 件有效发明专利。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 1.4 件、0.9 件、-0.4 件、-0.3 件、7.3 件、1.2 件,变化情况与经费相似。

  3.有、无 R&D 活动企业的单位专利产出情况比较

  2013 年,平均每 100 家有 R&D 活动的企业,申请专利 704 件, 申请发明专利 243 件,获得专利授权 468 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64 件,拥有有效专利 1693 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296 件;而无 R&D 活 动的企业则分别只有 76 件、17 件、46 件、2 件、126 件和 9 件,可 见开展了 R&D 活动的企业专利产出更加丰富,且两者差距十分明显 (见附表 19)。

  (三)有专利活动企业的 R&D 投入情况

  1.有专利申请企业情况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观察在有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有效 专利和 PCT 国际申请的企业中,R&D 投入的情况如何,反向分析两者 的关系。2013 年,全国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 R&D 经费 5479.3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65.9%,比上年提高 0.2 个 百分点;投入 R&D 人员全时当量 168.2 万人年,占 67.4%,降低 0.1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仍有约 1/3 的 R&D 投入当年没有产生专利申请。 分行业看,在有专利申请企业中 R&D 投入较高的仍为计算机、通 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中 高技术行业;R&D 投入??自于有专利申请企业的比例最高的则依次为 其他采矿业 100%,烟草制品业 93.9%,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8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0.9%,最低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8.5%,纺织服装、服饰业 26.2%。 分地区看,在有专利申请企业中 R&D 投入较高的仍是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大省,其中江苏超过广东跃居第一位;R&D 投入自于 有专利申请企业的比例较高的则有上海 84.2%、广东 80%、山西 79.2% 和贵州 79.1%,与上年相比没有低于 10%的地区,最低的为西?? 23.3%、 青海 23.7%和吉林 26.5%(见附表 20、附表 21)。

  2.有专利授权企业情况

  2013 年,全国有专利授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 R&D 经费 5488.8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66%,比上年降低 1.4 个百 分点;投入 R&D 人员全时当量 171.3 万人年,占 68.7%,提高 0.2 个 百分点。分行业与分地区情况与有专利申请企业相似(见附表 20、 附 表 2 1 )。

  3.有有效专利企业情况

  2013 年,全国有有效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 R&D 经费 6668.3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80.2%,投入 R&D 人员全时 当量 205.9 万人年,占 82.6%,分别比上年提高 1.6 和 2.2 个百分点。分行业与分地区情况也与有专利申请和与专利授权企业相似, R&D 投入中??自于有有效专利企业的比例更高的情况也与上年相仿 (见附表 20、附表 21)。

  4.有 PCT 国际申请企业情况

  2013 年,全国有 PCT 国际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 R&D 经费 948.7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11.4%,投入 R&D 人员 全时当量 23.9 万人年,占 9.6%。分行业与分地区情况与上述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 R&D 经 费和 R&D 人员全时当量分别达到 456.7 亿元和 10.9 万人年,占到了 全国的近半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见附表 20、附表 21)。

  四、有专利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一)有专利申请企业情况

  1.概况

  以下重点通过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利润总额等指标观察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2013 年,全国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 318998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30.8%,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84645 亿元,占 65.9%,比上年 降低 0.5 个百分点;新产品出口额 14204 亿元,占 62.2%,降低 7.1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 21196 亿元,占 31%,比上年提高 1.2 个百 分点。有专利申请的企业以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 成多的单位数 贡献 2/3 左右的新产品销售额。

  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6012 万元, 新产品销售收入 17516 万元,新产品出口额 2939 万元,利润总额 4386 万元,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的 2.4 倍、5 倍、4.8 倍和 2.4 倍。与上年相比,主营业务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额的绝对量继续减少。

  2.有、无专利申请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比较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 321417 家无专利申请,数量1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86.9%,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18291 亿 元,占 69.2%,新产品销售收入 43816 亿元,占 34.1%,新产品出口 额 8650 亿元,占 37.8%,利润总额 47126 亿元,占 69%。按单个企业 计算,平均每个无专利申请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2348 万元,新 产品销售收入 1363 万元,新产品出口额 269 万元,利润总额 1466 万 元。比较??看,平均每个有专利申请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 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和利润总额分别是无专利申请企业的 3 倍、 12.8 倍、10.9 倍和 3 倍(见附表 22)。尽管差距依然明显,但与上 年相比差距有所缩小,特别是新产品出口额,由于有专利申请的低于 上年而无专利申请的高于上年,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差距缩小。

  3.不同控股类型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2013 年,从国有、集体、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其他六类控 股类型的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仍是国有控股企业效 益最高,平均每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 都排在首位,且均为平均水平的 4 倍以上;新产品出口额指标则仍是 以外商投资企业居首。总体来说,几种控股类型按经济效益仍可按照 国有、外商、集体、港澳台商、其他和私人排序(见附表 23)。

  4.部分行业申请专利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从工业行业中选取的 10 个重点行业大类进行观察10,这 10 个行 业的企业数之和占到全部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64.4%, 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利润总额合计分别 占 58.5%、77.4%、84.3%、55.8%(见附表 24)。除利润总额略有提高 外,其他指标占比都有所下降,表明行业集中度略有降低。

  按照新版行业代码所选的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 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 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按单个企业平均计算,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主营业务收 入和新产品销售收入领先其他行业,新产品出口额最高的是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最高的是汽车制造业,这都与 上年完全相同。

  5.各地区有专利申请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按地区看,2013 年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 收入前 3 位依次是:江苏、广东、山东,新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前 3 位 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新产品出口额排名前 3 位依次是:广东、 浙江、江苏,利润总额排名前 3 位依次是:江苏、广东、山东。主要 经济大省仍然优势明显(见附表 25)。

  按平均每个企业看,2013 年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前 3 位的排序是:甘肃、山西、内蒙,平均新产品 销售收入的排序是:上海、甘肃、山东,新产品出口额的排序是:广 东、天津、福建,利润总额的排序是:陕西、西??、北京。与往年情 况类似,由于小型企业较多拉下平均水平导致东部发达地区排名不佳 的状况依然存在,中西部的一些地区如甘肃、陕西、山西、西??、内 蒙等在不同指标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上海、广东、天津、北京等发 达地区也仍在一些指标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见附表 26)。

  (二)有专利授权企业情况

  1.概况

  2013 年,全国有专利授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 322427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31.1%,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85236 亿元,占 66.4%,降低 0.4 个百分点;新产品出口额 14034 亿元,占 61.4%,降低 7 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 21613 亿元,占 31.6%,提高 1 个百分点。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9982 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 18500 万元,新产品出口额 3046 万元,利润总额 4691 万元,继续较上年度 有所下降,但均高于有专利申请的企业的相应数值。

  2.有、无专利授权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比较

  2013 年 323668 家无专利授权的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14862 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 43225 亿元,新产品出口额 8820 亿元,利润 总额 46708 亿元。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无专利授权的企业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 22086 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 1335 万元,新产品出口 额 272 万元,利润总额 1443 元。有专利授权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收 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和利润总额分别是无专利授权企 业的 3.2 倍、13.9 倍、11.2 倍、3.3 倍(见附表 27),差距同样小于 上年,但大于有、无专利申请企业的差距。

  3.各地区有专利授权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按地区看,2013 年有专利授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 收入前 3 位的排序是:江苏、广东、山东,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排序是: 广东、江苏、山东,新产品出口额的排序是:广东、江苏、浙江,利 润总额的排序是:江苏、广东、山东。各指标前 3 位排序与上年完全 相同,与专利申请的情况也十分相似,主要经济大省仍具有明显优势 ( 见 附 表 2 8 )。按 平 均 每 个 企 业  看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前 3 位 的 排 序 是 : 吉林、甘肃、山西,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排序是:上海、甘肃、广西, 新产品出口额的排序是:广东、天津、福建,利润总额的排序是:黑 龙江、吉林、陕西(见附表 29)。

  (三)有 PCT 国际申请企业情况

  1.概况
  2013 年,全国有 PCT 国际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0061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2.9%,实现新产 品销售收入 12579 亿元,占 9.8%,新产品出口额 3283 亿元,占 14.4%, 利润总额 2786 亿元,占 4.1%。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 322200 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 134823 万元,新产品出 口额 35189 万元,利润总额 29856 万元,分别是在国内有专利申请企 业平均水平的 4.9 倍、7.7 倍、12 倍和 6.8 倍。可见,尽管 PCT 国际 申请企业的总量较小,但普遍拥有较高的经济实力与竞争能力。

  2.有、无 PCT 国际申请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比较

  2013 年 368808 家无 PCT 国际申请的企业,平均每家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 27310 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 3142 万元,新产品出口额 531 万元,利润总额 1777 万元。有 PCT 国际申请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收 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和利润总额分别是无 PCT 国际申 请企业的 11.8 倍、42.9 倍、66.3 倍和 16.8 倍,远高于有、无其他 专利活动企业的差值。是否有 PCT 国际申请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 区分程度更加明显(见附表 33)。

  3.各地区有 PCT 国际申请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按地区看,2013 年有 PCT 国际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 业务收入前 3 位的排序是:广东、上海、北京,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排 序是:广东、上海、山东,新产品出口额的排序是:广东、福建、浙 江,利润总额的排序是:广东、上海、北京。排在前列的均为经济发 达省份,其中广东各项指标都列第一位,且领先的优势十分巨大(见 附 表 3 4 )。

  按平均每个企业看,主营业务收入前 3 位的排序是:广西、湖 北、安徽,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排序是:广西、安徽、河北,新产品出 口额的排序是:黑龙江、广东、福建,利润总额的排序是:广西、上海、河北。总的看,广西、安徽、河北、黑龙江等地区水平较高, 此外并无太明显的规律,可能是由于 PCT 国际申请的企业总数较少, 申请量的差别也很大,造成偶然也相对较大,个别的一个或数个申 请量较多的企业往往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见附表 35)。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专利活动对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正相关作用

  与没有专利活动的企业相比,无论是有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有 效专利还是 PCT 国际申请的企业,其平均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明显的 优势,充分表明了专利活动与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有正相关关系,也体 现了专利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专利作为保护创新成果 的最主要的知识产权形式之一,不仅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核 心竞争力的增强具有战略上的长远意义,也对当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 益具有现实意义。经济效益上的优势又将对新的研发活动的投入、新 的专利成果的取得创造良好条件,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在当今 我国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政策的大背景下,与创新行为紧密关联的专利 活动也将对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二)研发与专利具有明显相关,但仍有一定脱节

  与没有 R&D 活动的企业相比,有 R&D 活动的企业专利活动更加活 跃,两者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同时,超过半数进行了 R&D 活动的 企业在当年没有相应的专利申请与专利授权,将近半数有专利申请或 专利授权的企业在当年没有开展 R&D 活动,这表明尽管研发是取得专 利成果的重要途径,但两者之间仍存在一定脱节现象。与上年相比, 两者的这种脱节状况有好转的趋势,但变化较小,今后是否会继续好 转仍有待持续观察。

  (三)PCT 国际申请相关活动特点更为突出

  与其他国内专利活动相比,有 PCT 国际申请的企业表现出以下突 出特点:一是有 PCT 国际申请活动的企业总量小,在工业企业中所占 的比例较小。二是企业实力较强,有、无 PCT 的企业研发投入、经济 效益区分度更明显。三是 PCT 国际申请与 R&D 活动的依赖关系更明显, 超过四分之三的 PCT 国际申请企业都有 R&D 活动。四是在地区分布两 极分化更明显,如广东各项总量指标均列第一,同时从平均值看也 有较大偶然。总体看,在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 仍需大力加强海外专利布局,提高知识产权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市 场竞争力。

  (四)专利的行业和地区分布基本保持稳定

  专利在行业、地区上的分布特点基本上仍维持以往的格局。在专 利的数量和活跃度上,行业分布向中高技术行业集中,地区分布向沿 海发达地区集中。在专利的质量和水平上,行业分布以计算机、通信 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较为突出,地区分布依然 是广东、北京和一些西部省份较强。在经济效益上,除广东、上海等 地区的部分指标之外,东部地区总量较大而平均水平不佳,而甘肃等 一些中西部地区表现较为出色。与往年相比,也有一些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继上年以,行业分布的集中度持续降低,行业分布不均衡的状 况继续改观。二是在地区分布上,广东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在一些 指标上的领先优势被缩小;而安徽则继续上升,基本稳固了其专利大 省的地位。

  (五)经济形势有下行风险时更要突出专利的作用

  近几年,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受到经济结构调整 和相关政策影响,受观察企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有所放缓,部分平均指标的绝对量甚至持续下滑。从今年的情况看,有专利活动的 企业似乎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使得有、无专利活动企业之间的差距 有所缩小,个别指标如单位新产品出口指标甚至出现反向变化,无专 利申请企业增加而有专利申请企业减少。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多方面的,如政策因素、产业因素、外部环境、企业战略选择等等。 在专利制度越来越规范,专利运用越来越成熟,专利意识越来越强大 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如何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武器 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企业实现有效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 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说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除积极宣传专利知 识、继续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健全 专利成果转化机制外,也要主动加强调研,积极创新思路,适时把握 专利管理手段与证导向,更好地发挥专利对企业发展的独特作用, 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在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征途上,谱写出专利事业 的壮美篇章。(李凤新) 

隐私条款|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免责声明|满意度调查

主办单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号 电话:010-89156529
建议浏览模式:1024×768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67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20号